医院文化

“新农合”,让你有机会奔跑在阳光下

 作者:骨科  赵雪

 2018年7月10日上午9:00,骨科病区的护士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护士长您好,我们又来住院了!”我放下手中的护理病历,看见父亲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向我走来。“是清龙啊,似乎胖了些,又回来做另外一只脚啦?”我微笑着看着轮椅上的男孩。被我称为清龙的男孩腼腆的笑了:“阿姨,去年做完的左脚特别好,趁着暑假,把另外一只脚也做好,我就能彻底丢掉轮椅啦!”,“我们都为你高兴,再受一次罪,争取能跑起来。”责任护士边说着话边把这对父子带进病房去办理住院手续。

记忆的纤绳把我拉回了2017年7月,这对父子第一次出现在骨科护士站。他们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父亲身形瘦小,黝黑的脸上满是局促不安,特别是跛着脚推着坐在轮上的儿子既焦灼而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走路不稳让孩子不舒服。轮椅上的孩子叫晏清龙,16岁,5年前不明原因开始出现双足变形,足弓变高,穿不下鞋,走不了路,一站起来双脚就钻心的疼。老晏带着小晏找到了全国著名同仁足踝专家张建中主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小晏是因为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马蹄高弓内翻足,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矫正畸形,否则将面临感染、骨髓炎甚至截肢。马蹄高弓内翻足的手术在足踝外科领域是较复杂的手术,费用不菲,这对于来自偏远山区的父子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先收入院吧,手术费用慢慢想办法,我们不能眼睁睁地让孩子永远站不起来!”张主任把这个孩子收进了病房。

作为护士长的我一面心疼孩子,一面担心他们能否负担得起医疗费用。在中国,对于“钱”这个字眼还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对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人来说,他们敏感又自尊,我不好直接问“你是否准备了足够的钱”,但又不得承认“钱”是治疗的前提和保证。渐渐地我和这对父子熟络起来,某一天我试探着问:“来北京治病,负担不小吧?”老晏笑呵呵地说:“护士长,负担是肯定有的。可是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呀,我们那的每个人都交了新农合,每年只需30元,医药费能报销70%呢,我们还是能负担得起的。”我的心被震撼了,一直没有很关注“新农合”医疗,现在报销的比例居然能这么大。老晏接着说:“我的腿也不好,年轻时候看病又难又贵,来北京找专家看病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孩子赶上好时候了,我们那看不好的病给转诊到大医院,医药费又给报销,孩子不用受我受过的罪了。”老晏的眼圈有些泛红了。有了“新农合”政策的保驾护航,我们医生护士的心也得到了安慰,没有了后顾之忧,只有了一心一意地为患者治好病。考虑到术后恢复,这次张主任只为小晏做了一只脚的矫形手术,手术很成功,顺利出院,相约一年后再做另一只脚,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这一次老晏很是兴奋,拉着我说:“护士长,你知道吗现在的政策更好了,我们那现在是精准扶贫县,医药费能给我们报销90%,看病余下的钱可以给孩子买更多的营养品啦!”我是真心地替这对父子感到高兴,在好政策的庇护下能得到更好的医疗!

手术依旧很顺利,2018年8月1日,小晏出院了,这个花季小伙子依旧有些腼腆:“阿姨,感谢张主任,感谢你们,等我康复了,我走着来看你们。”“等康复了,你要跑几圈让我们看看哟!”我笑着说。

老晏推着小晏离开了病区,老晏的背影不挺拔而又有些摇晃,却充满了希翼与力量。是的,是国家的好政策能让小晏走出山村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更是国家的好政策能让像小晏一样的孩子有机会奔跑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