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12日是第九次世界青光眼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关注青光眼 光明伴你行”。3月9日,北京同仁医院举办青光眼周科普大讲堂。6位青光眼界的顶级专家到场,从各个角度为听众带来青光眼方面的科普知识。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病理学组副组长、北医三院科研处处长张纯教授介绍了青光眼周的历史。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讲述了科技进步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了哪些新服务。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涛教授介绍了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唐炘教授强调了青光眼随访的重要性。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潘英姿教授告诉青光眼患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北大人民医院吴慧娟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得了青光眼应该怎么看病。
在活动现场,一位患儿的家长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了他带着孩子治疗青光眼的感人故事。孩子2岁那年,被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先后经历了2次手术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为了孩子,他卖了车,离开山东老家,来到同仁医院。为了找王宁利教授手术,他“潜伏”下来,在医院当了一名保安。三个月的工作,他无数次的遇到王教授,但是却怎么也无法开口,因为王教授太忙了,经常忙碌到深夜才下班。最终,他带着3000元钱和礼品,敲响了王教授办公室的大门。没想到王教授答应了他为孩子手术,却把钱和礼品都推了出来,“如果你拿这些就不要找我看病了!”。孩子术后恢复很好,病情一直很稳定。“王教授不要钱和礼物,我只能以他的名字做一面锦旗,‘宁静致远,利好患者’,来表达我的感谢”。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主要表现为以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进行性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疾病。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致盲率约30%。由于青光眼导致的盲不管如何治疗都不能复明,因此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较致盲原因第一位的白内障更为严重。权威研究证实:全世界900万人因为青光眼致盲,而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2100万的青光眼患者,产生近630万盲人及超过1000万的视觉残障人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青光眼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从刚出生的婴儿直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会罹患此病。青光眼也包括不同的类型,有的类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眼球内压力急剧升高,一般超过50mmHg,患者会感觉到头痛,眼痛,这类患者如果不迅速把眼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在短时间内就可致盲;还有的类型表现为慢性眼压升高,患者眼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缓慢升高,这些患者就没有明显的症状,同时还保持较好的视力,但是视野在不断的缩小,等患者有症状的时候,已经到了视神经损害的晚期;发生在婴幼儿的青光眼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眼球大于正常孩子,怕光,流泪,这些孩子明确诊断后需要尽快手术,才有可能使孩子保留一定的视觉功能。
虽然青光眼致盲后不能复明,但是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患者是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一定的视觉功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宣传青光眼的致盲严重性的同时,也要让大家了解青光眼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目前普通百姓对青光眼的了解有多少呢?有研究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大约50%的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可能更为巨大,这就需要我们普及青光眼的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青光眼,防治青光眼。
为了达到普及青光眼知识的目的,世界青光眼学会(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WGPA)于 2008年起举办“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活动。2008年3月6日,世界青光眼学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共同发起“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的倡议。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数以百计的响应活动在全球各地纷纷展开,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疾病的意识,鼓励人们接受积极检测。这是第一次全球规模青光眼公益活动,自此“世界青光眼周”得以确立,往后3月初都会择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致力于提高青光眼在世界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公众中的知晓率,至今已有八届。
今年我国青光眼周的主题定为“关注青光眼,光明伴你行”,主旨也是为了提高大众对青光眼的关注。专家给大家的建议是:40岁之前,每2年要进行眼睛的体检,包括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这样才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于青光眼高危人群(40岁以上,糖尿病,高度近视,青光眼家族史患者),眼科医师可有意识地进行眼压、前房和视神经评价(立体眼底像,OCT及视野等检查),从而提高高危人群中青光眼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