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致敬急诊人:一场必须扛下来的硬仗


过去的一个月,对于医院急诊人来说,也许是很多人从未经历过的。人员爆满的诊室,接踵而至的危重症患者,还有不断病倒的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的最难关头,北京同仁医院两院区急诊科顶住巨大的压力,医护们前赴后继,他们正在打一场必须扛下来的硬仗。


“我好了,我能上”











“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有2名大夫上24小时,要负责流水、抢救、会诊……”崇文门院区急诊科医生王晶说。这些天里,医护们阳的阳,发烧的发烧,咳嗽的咳嗽,可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了,我能上”。为了不给同事增加更多的压力,几乎每个人都是病还没好就返回岗位,能坚持就坚持。


张萌医生的父亲因病在外院抢救,他没有请过假,一直坚持上班,阳性后烧一退也立刻回到岗位。任恩峰医生的孩子不到一岁,回家主动跟孩子和爱人隔离。李杰宾医生刚在小汤山医院完成一个半月的支援,回来后顾不上休整,又投入到医院工作中。袁小丽医生每天都是9点后才回家,协助科主任制定应急预案、调整班表、处理突发事件。王晶医生发着烧主动要求来医院加班。张敬主任发着烧也依旧坚守岗位,统筹安排……还有急诊科的护士们也都在超负荷运转中,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相互打气,彼此支撑着。


微信截图_20221228091953.jpg


除了医疗技术和体力上的压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大家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安抚,去沟通,去解释。“我们科一直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拒诊患者。同时一定要和家属充分沟通,虽然条件有限,但病人的需求我们都会尽力满足。”王晶医生说。


午夜,重启发热门诊











12月9日晚11点半,医院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因接到上级通知,要重开崇文门院区发热门诊,开诊时间定于12月10日凌晨,也就是半小时后。时间紧,任务重,原来的发热门诊停用已久,环境、设备都需要改造。为了不耽误开诊,当晚,医院紧急将急诊楼原本的隔离诊室暂改为发热门诊诊室,开始接诊发热患者。


微信截图_20221228091940.jpg


第二天一早,院领导又带领医务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为发热门诊重开做快速准备。现场挂号、药房、化验室……一切都需要重启。急诊科张敬主任、袁小丽医生、护士长刘娜用6个小时将所有流程捋顺,开药信息、病历模板输入系统,设备安置妥当。10日晚上6点,发热门诊顺利开诊,第一天就接诊了120位患者。




微信截图_20221228091925.jpg

在医院的统一调配下,干部医疗科、普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体检科等各科室纷纷派出医生支援发热门诊。“来支援的同事,几乎是来一天就发烧,一天换一个人,大家都特别辛苦不易,”西区急诊科张敬主任说。最高峰的时候,发热门诊一天承接了197位患者来诊,有效缓解了周边发热居民的就医需求。


不放弃每一个人











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急诊科,医务人员同样在坚守着。虽然忙碌、疲惫、人员紧缺,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任何一位患者的救治。


微信截图_20221228091911.jpg


家住通州次渠的73岁的患者石先生,十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近日在家中突发晕厥,送到医院时已是呼吸停止的状态。马炳辰和傅健两位医生迅速展开抢救,插管、上呼吸机、持续按压心肺复苏、反复除颤……就这样持续了3个小时,医护们和患者都在坚持。慢慢的,石先生的呼吸和心跳逐渐平稳下来。之后的一天时间里,石先生又出现了一次室速和一次室颤,医护们也总是在第一时间展开抢救。在耗时两天的抢救过程中,石先生一共接受了十几次心肺复苏和二十余次除颤。


“当天我们在急诊外守着,很担心父亲,给急诊室大夫打电话,虽然忙,大夫总是会走出来,告诉我们父亲的情况,不厌其烦。”石先生的女儿回忆到。之后,石先生被转至EICU接受进一步治疗。插着管,不能说话,医护们就用手机打字跟他交流,不断给他信心和力量。如今,石先生已经康复出院,家人送来锦旗,感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坚持与付出。



微信截图_20221228091855.jpg



“白衣天使,崇高的职业,谢谢你们。”石先生在病中写下的这句话,朴实无华,却也是当下许多人想对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们说的心里话。



急诊人的战斗力,源于在长期实战中的磨砺与练就。而急诊人的底气,则来自全院上下一盘棋,各部门和各科室的鼎力支持。截至目前,两院区各科室共收治急诊患者280人,有效缓解了急诊压力,进一步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