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听力学组2007北京论坛圆满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听力学组2007北京论坛圆满结束 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主办,我院承办,北京爱生科贸有限公司协办的“听力学组2007北京论坛”于2007年12月1日在我院圆满结束。来自京内外26家医疗机构的150余位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由我院耳科专家、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助理刘博教授主持,我院耳科主任龚树生教授代表韩德民院长和张罗副所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特邀了加拿大的British、哥伦比亚大学的David Stapells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商莹莹医师、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孙喜斌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会议主要就婴幼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治疗与干预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婴幼儿ABR和ASSR在听力学评估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婴幼儿频率特异性ABR的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言语听觉评估策略;儿童听力障碍的干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听力学特点和基因诊断 ;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表现;儿童听力诊断的若干问题等领域。各位专家毫无保留地阐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特邀专家David Stapells教授指出,频率特异性的听觉诱发反应是目前婴幼儿听力诊断的主要工具。短纯音ABR的发展经历了二十年的历史,其基础研究以及在婴幼儿不同类型听力障碍气、骨导阈值和与其它方法的比较研究,已比较完善,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因此可将其视为目前婴幼儿客观听力检测的金标准。David Stapells还详细介绍了他在短纯音ABR和ASSR研究领域中所做的系列工作。他强调虽然ASSR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前景,但由于目前不同设备刺激和记录方法参数的差异,以及临床数据的缺乏,特别是各种听力障碍婴幼儿ASSR研究的欠缺,所以将其应用于临床为时尚早,还需与短纯音ABR或行为听力测试结合使用。David Stapells教授认为,中国具备开展短纯音ABR和ASSR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条件,其研究结果将会极大促进婴幼儿听力障碍诊断工作的进展。北京301医院李兴启教授对David Stapells教授的报告做了总结和精彩点评,并就刺激时程缩短、反应幅值升高可能的原因是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中仍有瞬态成分;ABRⅠ波潜伏期延长不能肯定有分泌性中耳炎;ASSR测试应注意伪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广大参会代表也对David Stapells教授的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商莹莹医师就婴幼儿频率特异性ABR的研究作了报告,指出,短音ABR的反应阈可以为儿童听力评估提供具有频率特异性的信息,在0-6岁的儿童中,短音ABR的反应阈与40HzAERP的反应阈呈线性相关;2KHz、4kHz短音ABR的反应阈与短声ABR的反应阈呈线性相关。同时强调,在部分儿童受试者中短音ABR引出而40HzAERP未引出,其可能的原因是40HzAERP反映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反之,则提示40HzAERP在评价低频残余听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龚树生教授作了关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该病病因、诊断及治疗的观点。马芙蓉教授对儿童听力障碍的干预原则作了详尽的归纳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儿童先天性中耳畸形、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肉芽肿、外伤性鼓膜穿孔等疑难病例的手术操作和术中注意事项。孙喜斌教授作了关于儿童言语听觉评估策略的报告,介绍了听障儿童的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及评估标准,并强调在听觉能力评估方面应注意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及听觉理解等重点项目和指标的评估。王秋菊教授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听力学特点和基因诊断作了详尽的阐述,归纳了该病确诊的途径。刘世琳教授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角度,阐述了儿童语言发育各个阶段的表现以及各种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原发性语言障碍和继发性语言障碍的发病原因。莫玲燕教授在婴幼儿听神经病听力学表现的报告中指出,小儿听神经病的病因不明确,病变部位不确定,导致听力学表现的多样化。研究发现,短声ABR严重异常并伴有相反极性短声所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是目前对小儿听神经病检出率较高的方法,建议将此方法纳入小儿听神经病的常规检查中,以减少该病的漏诊。黄丽辉教授重点指出了在儿童听力诊断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首先,对短声ABR未引出者,应考虑以下情形中的一种:重度以上听力损失;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听神经病等。其次,强调运用ABR和ASSR评估婴幼儿的听力时,应该注意ABR正常和异常耳在ASSR听力曲线中有不同的表现;最后,通过听力筛查后出现的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可表现为感音神经性或传导性的不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
最后刘博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广大同道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开拓科研与临床思路,促进婴幼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干预工作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