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在灰暗中寻找天堂—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施玉英主任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09-04-21
字号:
+-14

在灰暗中寻找天堂 —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施玉英主任

治疗白内障万余例 仁心仁术送光明

潜心从医33年,她的一双妙手已为逾万患者治疗白内障送去光明;视病人如亲人,她的一颗仁心赢得老百姓的由衷尊敬。她淡薄名利、潜心科研、诲人不倦、奖掖后进的精神更让人感动。

这位60岁的蔼然长者,就是首我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施玉英教授。施玉英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城眼科白内障中心两度进修。在国外研习期间,她经常通宵达旦地练习手术技巧,阅读文献,与美国同行切磋技艺,她卓越的才能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受到美国同行的高度赞扬。学习期满回国后,她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工作,每年大约实施白内障手术千余例,是我国最早熟练掌握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眼科医生之一,也是国内完成白内障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由于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她手术的病人95%以上可获得良好的视力。美国“世界白内障人工晶体基金会”特此向她颁发了奖状,表彰她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她还连续多年被北京市残联评为白内障工作先进分子。 提携桃李,关心病人,立志“携光明同行”

“不到同仁心不死”。在人们心目中,“同仁”意味着象征光明的“瞳仁”。很多病人在此绝处逢生,“心灵之窗”得以重见光明。

在我院这个全国最大的眼科中心,每天都有数千名天南海北的患者慕名而来。施玉英主任的门诊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每周一、三、五出普通门诊,她宁可自己累一点,也要多看几个病人,尤其是冬天,因为她知道,有些患者夜里两点就来排队,冻得不得了,特别是有些外地来京就医的患者,还要承受住宿、交通等相关费用。为了不让患者失望,尽量减少患者就医成本,施玉英主任常常会加号。中午12点仍不能按时下班是家常便饭,在手术室显微镜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忙得一刻也不能休息,更不用说吃午饭。常常是每半天就会做20多个门诊手术,平均每小时达六七个手术,劳动强度相当大,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常常一天下来累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施玉英主任心里很快乐。在谈到那些曾在她那儿做过手术的患者的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患者中有她敬仰的党、政、军界领导,还有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点名要施玉英做手术。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他的文章《大放光明》里,回忆了他两次做白内障手术的情景。“说到治白内障,在今天的北京,最有权威的医院是同仁。在同仁,最有权威的大夫是有‘北京第一刀’之誉的施玉英大夫吧。于是我求到了施大夫门下,蒙她亲自主刀,仅用二十分钟就完成了手术。着实快活了几年。”十几年后,季羡林再次做两只眼睛的手术,“施大夫让我坐在一架医院到处都有的检查眼睛的机器旁,我熟练地把下巴颏儿压在一个盘状的东西上,心里想,这不过是手术前照例的检查,下一道手续应该是扎麻药针了。施大夫先坐在机器的对面,告诉我,右眼球不要动,要向前看。只听得啪啪几声响,施大夫又坐在那个位子上,又只是啪啪几声,前后不过几秒钟,施大夫说:‘手术完了!’我吃惊得目瞪口呆:‘怎么,完了?’我以为大头还在后面哩。我站了起来,睁眼环顾四周,眼前大放光明了。”名人写施玉英的文章,还有画坛巨匠吴冠中大师的“送盲”。“一树梅前一放翁”,牢记恩师“白内自内障,不许染丹青”教诲的吴先生也是施玉英的病人,他在文中这样叙述自己患眼疾后对光明的期盼:“在灰暗中我构想一个天堂,那就是同仁医院,我心目中有一个上帝,那就是施玉英大夫!”

许多接受过她治疗的患者发自肺腑地尊称施玉英主任为“光明使者”。一位历史系老教授说:“我特别感谢施玉英教授。我自幼患高度近视,到1996年,我因眼底黄斑病变和白内障几近失明。我走遍了北京的各家医院,他们都以风险太大和效果不佳等原因婉拒。在极度失望中,我冒昧地给有国内‘第一刀’之称的施教授写信求医。事隔不久,有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施教授的电话,通知我到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就医。放下电话,我呆坐良久,枯目落泪。后来,经过各种严格检查,施教授亲自为我做了白内障手术。如果不是施教授冒风险为我做白内障手术,恐怕我早已双目失明不能工作了。”

数十年来,施玉英主任不断被破格提升,199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晋升主任医师,1997年晋升教授,现为我院眼科白内障中心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残疾人联合会专家组成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组成员,《实用防备技术》编委,《眼科》英文编辑,《中华眼科杂志》编委……诸多荣耀与光环渐渐罩满了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施玉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生要多一点责任心

在病区的病人意见本中,有近半的内容是感谢施教授的留言。

她清正廉洁,从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馈赠,公务礼品一律上交,还多次为病人垫付医药费。许多患者激动地说,治愈眼疾出院时,想请施主任吃饭或者送红包表示谢意,但无一例外地遭到施主任的婉拒。她从不接受患者的吃请,红包一概退还。有些家属丢下红包就走,施教授就将其交给护士长,让她转还给病人或存入其住院账户。

对于当前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施玉英认为,无论社会怎么变迁,对医生的要求是“不变”的。做医生,对病人要极端热忱,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任,对技术要精益求精。有一份对医学的追求,有一个奉献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生要多一点责任心,尽力给病人治病,多与病人沟通,共同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多年来,施玉英主任就这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帮助病人在灰暗中寻找光明的天堂! 眼科中心/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