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开展“内外科一体化”心脏病救治新模式
因爱而生
重“心”开始
我院开展“内外科一体化”心脏病救治新模式
2010年7月15日,我院心血管中心在南区召开了“因爱而生,重‘心’开始”的活动。副院长李天佐等亲临活动现场并讲话。心血管中心主任吴明营介绍了心血管诊疗内外科一体化的新型医疗模式。心内科副主任王国宏通过临床案例讲解对内外科一体化创新模式下的团队合作进行了阐述。
我院于2000年就推出了以全面服务患者为核心的“内外科一体化”诊疗模式,由心脏内外科医师在一个科室共同工作,患者只要到心脏中心就诊,就会由心脏病内外科专家联合为其诊治,并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患者的诊治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法。以冠心病为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支架和外科搭桥手术,这往往会给患者的就诊选择带来不便。“内外科一体化”模式,则可以为他提供科学、完整的诊疗服务体系,达到治疗选择合理化、治疗效果最佳化。
吴明营主任说,“内外科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将服务于同一类疾病的各种技术资源整合起来,确立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医疗服务为核心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从而最终达到使患者受益。
为了让更多先心病患者得到更加科学化的治疗,2009年4月,我院正式启动了针对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救治行动——“同仁先心万里行”。行动启动以来,由我院心血管中心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已先后奔赴山西、内蒙、安徽、河北、辽宁等先心病高发区,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先心病义诊、知识宣讲等,并开展了先心病手术,200余名患儿在此次活动中受益。
活动上,一位曾经通过先心病万里行活动受到救助的12岁少年石振华来到现场,感谢我院心血管中心给了他重生的希望。
小振华在出生后不久,被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为了给小振华治病,母亲辞去了工作,父亲靠着微薄的收入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庭。他们先后来到呼和浩特、天津和北京等好几家大医院,但都被告之手术风险太大,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有一位医生曾经告诉小振华的妈妈,小振华每活一天,都算是他赚来的,只要生命能维持、病情能稳定就很不错了,不要再有其他奢望了。
后来,经人介绍,小振华与父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我院心血管中心。刚来院时小振华营养较差,稍加活动就心慌、气促,同时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测不到。通过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证实,他患有主动脉弓离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严重高压、心室间隔血液双向分流。
孩子病情非常严重,如不尽早手术,很有可能永远丧失治疗的机会!吴明营主任立即召集心血管中心内科、外科、超声科、心脏介入科和心脏监护室的医生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制定适合小振华的治疗方案,提出对患儿分期手术。术前先由内科医师采用药物治疗改善肺动脉压力。
经过精心的药物治疗,在小振华的肺循环改善后,吴主任为小振华做了第一次手术,手术采用左锁骨下动脉和降主动脉吻合的方法,使离断的主动脉弓上下端连接起来。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儿很快恢复。随后,继续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7个月后,吴主任为他进行了第二次手术。采取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非常成功。
小振华是幸运的,他只是我国数百万先心病儿童中的一员。在吴明营主任的记录本上,有很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先心病患儿。在这些孩子中,有被家长遗弃的,也有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在他们或许要过早地承受生活的磨砺的时候,医护人员向他们伸出了友爱的双手:“用我们的智慧、双手和爱心还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1670万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7‰—8‰,即每年新增14万—15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其中能够有条件得到治疗的患儿仅为6万左右。吴明营主任指出,就我国目前医疗水平和条件而言,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康复。但由于基层医生和家长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使许多先心病患儿延误和失去了治疗时机。
“同仁先心万里行”活动通过培训当地医生、义诊筛查先心病患儿和为患儿手术,建立起先心病救治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