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院务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管理 >>院务公开 >>专题建设 >> 正文

专题建设

“新视界爱眼阳光行动”再赴贵州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说起扶贫,你脑海中会不会立刻浮现出一组画面:简陋的房屋,衣着残破的老乡,捐钱捐衣服捐米面粮油……

今天,咱们看点不一样的。

 1 
这次,北京同仁张晓楼公益基金会把扶贫活动的第一站定在贵州毕节。早在1988年,毕节就被国务院定位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活动计划为毕节市一中的600位学生免费验光配镜。

但是来到这里,队员们着实惊着了。我的天哪,这么棒的校舍,你确认这是贫困县的学校吗?
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唯一能看出贫富差距的可能就是脚上的运动鞋,有不少是国内一线品牌,绝没有一双想象中的、沾满泥或者脚趾探出头来的。
 
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孩子们。
千里迢迢送来的眼镜,究竟是雪中送炭,还仅仅是锦上添花?
 
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的周老师主动介绍,“这是我们的新校区,占地400多亩,全部是国家财政拨款建设的。不是有句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与周老师攀谈中,记者了解到,毕节一中是省示范高中,高考一本上线率64%,二本达到93%。孩子们有70%来自农村,40%的孩子出身寒门。

“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有什么事想跟家长沟通,一打通电话才知道,家长都在外面打工。”

“在外面打工赚钱,也都是为了孩子。送孩子来上学,家里紧点没关系,不能让孩子伤了自尊,衣着上都会尽量给孩子穿整洁。”

小曼的眼镜度数有点深,旧眼镜已经950度,从镜片的磨损程度看,这副眼镜已经带了挺久了。

“我小学时看黑板就很模糊了,我爸爸说没关系,坐在前排就能看到了。直到初一,实在看不清,我才有了第一副眼镜。上了高一,眼镜不小心打碎掉了,只好又配了一副。”

这副眼镜,小曼戴了半年才适应,总感觉晕。她也觉得可能不合适,但是因为花了300多块钱……

小曼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这在她的村子并不算多。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她满脸阳光。

“好多同学都是留守儿童,但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说起这个,她一脸的骄傲。“我爸爸是电工,平时会修理,妈妈种田,照顾我们。”

这次检查,小曼的度数已经涨到1000度,之所以之前的眼镜戴着晕,是那个眼镜的瞳距比实际大了8mm。而在此次活动中,孩子眼镜的不合格率占三成,意味着每三副小眼镜就有一副存在着瞳距不合适,度数过高或过低等问题。

2周后,445副同仁品质的眼镜将从北京飞奔而来。它们将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见证读书改变命运的时刻。
 2 
同仁医院每年大概做3000台斜视手术,这些患者来自全国各地。而在毕节当地的眼科,这个数字是5台,而且病情大都较轻。

这次,同仁医院眼肌科主任付晶赶到毕节,为14名复杂性斜视的小患者免费手术。最重的孩子需要双眼的水平和垂直斜视矫正,涉及五条眼外肌。

小厅18岁。18岁,意味着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

“没得钱……这次我们来,要走一个多小时,再搭车,才能到毕节。一个人要十块钱,十块!”怕记者听不清四和十,小厅妈妈把两只手伸出来,比个十字。

此次手术能够纠正他过度内斜的眼球,但是已经不能改善视力。不过没关系,对于一个家境贫寒,念完初中就辍学,从小在同学的嘲笑中长大的孩子,能拥有一双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的眼睛,也许会让他的命运从此改变。

聊起未来的计划,他兴奋的说:“我想出去打工。村里像我这么大的,已经都在外面赚钱了。
眼科团队

永美12岁。病房里陪着她的两个人,画风完全不同。女的哭天抹泪,看长相是妈妈。男的笑容灿烂,虽然和孩子挺亲近,但看气质长相和穿戴都让人不能相信他们有血缘关系。一打听才知道,小伙子是华中农业大学来支教的大学生——孙老师。他所在的学校,也就是永美就读的学校,叫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毛场镇兴和村狗吊岩组为民小学。

永美是个早产儿,腿部的肌肉痉挛,走起路摇摇摆摆,眼睛也有斜视。但是她在班上最聪明,也最爱学。孙老师一直想带她到医院看看,没想到这次医生带来两个好消息,同仁医院的专家会来给孩子手术,而且完全免费,永美的腿也能通过一个时期的康复训练有所改观。孙老师高兴极了,他仿佛看到永美的未来因此而改变。
家访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永美的家人时,并没有看到他们有同样的惊喜。爷爷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言不发,最后说,“做手术万一做坏了咋办,还不如就现在这样。再说还要跟娃儿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商量一下再决定手不手术”。

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劝说,孙老师最终胜利。永美的妈妈也从外地赶来。她的眼圈总是红的。看孩子检查哭,进手术室也哭,出了手术室医生告诉她手术很顺利还哭。
孙老师(左)永美(右)和她的妈妈(中)

第二天,当付晶主任检查永美的眼睛,告诉她:“孩子,你的眼睛已经正过来了”时,永美妈妈笑着,眼泪又哗啦啦流下来。

 3 
张晓楼基金会的发起者,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是第一次到毕节,却在这里拥有众多粉丝。大家见面都称魏主任“大表哥”。

此“表哥”可非戴着多块名贵手表的那个“表哥”。原来,他们都是魏主任著作的忠实读者,忠实到案头必摆,白衣兜里必备;而且经常在学术会上听魏主任的讲座。去年大家无意间看到最美医生评选,魏主任在候选名单里,纷纷自发在朋友圈转发拉票,怕别人不给面子,还附带说明:这是我家大表哥!

大表哥可不是白叫的,想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主讲的进阶班吗?没问题,派专家来,就在家门口办班。

怕专家讲的太高精尖,太国际化听不懂?

你想听啥我讲啥。绝对基础和实用,学了回去就用上。

啥?翻山越岭到贵阳,消费有点多?

包吃包住!

不光讲课,还为贵州省的基层医院捐赠120万元的眼科诊疗设备;还送书,《同仁眼科手册》,60套,300本。

5月7日,同仁眼科讲师团走基层开班,讲课的专家团队阵容豪华,内容丰富实用——
 
来自贵州全省103所医院的350余名眼科大夫参加了培训,据说破了纪录!

大表哥、唐炘主任和史翔宇主任还马不停蹄的会诊了贵医附院的9位眼病患者。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会见了大表哥。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艰巨的省份。有很多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希望大表哥经常组织这样的精准扶贫活动,为当地培养更多优秀的眼科医生,提升医疗水平,让患者不必长途跋涉,减少看病成本。

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大表哥一直以来的愿望。这样的活动,魏主任和他的团队已经坚持了近十年,足迹遍及老少边穷地区。基金会的成立,使得来自各界的爱心汇聚,更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不竭动力。

 4 
作为一个基金的重点项目,怎么能没有个仪式?只不过这些仪式都很简单。

比如毕节一中的仪式。其实主体是讲课,都是青少年的眼保健常识。

大表哥的课实在生动,课堂上是这样的。

讲完后是这样的。

讲完后又培养出一批小粉丝,纷纷找大表哥,噢应该叫大表叔求签名求合影。



5月3-8日,6天。因为爱的汇集与馈赠,让每一分钟都变得格外温暖。参加活动的队员们被满满的正能量包围着、鼓舞着、感动着。人性朴实的光辉,伸出援手时感到的真挚的快乐,都成为公益行动源源不竭的动力。希望我们的努力,改变更多个小曼、永美的命运。


文字:宣传中心 黄汇慧
摄影:宣传中心 初晓飞  科开 李倩  眼科 胡雅斌  支教老师 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