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344-4.jpg

医患故事 那一份病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1

G]@Z5RIJZT%D{){F6@A0VZ8.png

编者按——2014年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之心——好医生职业志》正式发行。《医之心——好医生职业志》是由11家著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以各自从医亲历记录撰写而成,旨在传递温润的医者仁心、宣介科学的就医之道以及倡扬和谐的医患关系。我院王宁利教授、魏文斌教授、卢海教授及周兵教授四位专家的文章被收录其中,我们将陆续进行连载,供大家阅读体会。

那一份病历

眼科主任、教授

魏文斌

她来复诊时,还是那样恬静地笑着,可是面色苍白,形容憔悴。

作为大夫,我们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难免愕然。家属向我们描述她的病情,多次哽咽难以继续,才知道发现肿瘤肝转移已经两个多月了,当时正在进行化疗。检查眼部,左眼还是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我试图寻找语言去安慰她,还没等开口,她就说:“没事,魏主任,我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这次来不为看眼睛,记得您曾说过双眼同时长这种肿瘤的几率很小,我这个病历应该是很有价值的。我知道您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还是要遵照规定的时间过来让您看看,完成随访,也许对您的研究会有用处。”

她是一名37岁的女性患者,中学教师,五年前因“右眼视物模糊”而前来就诊。一番诊断下来,却是双眼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虽然是成人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其实并不高,年发病率在百万分之六左右,而双眼发生的就更为少见了。这是一种恶性肿瘤,瘤细胞可随着血液转移至全身其他器官而危及生命,五年、十年死亡率分别达17%,40%。可想而知,该双眼发病患者的预后自然不会太好。而这位患者,当时右眼的肿瘤已经占了近1/2个眼球腔隙,无法保守治疗,只能眼球摘除了;所幸另一眼的肿瘤位置比较靠前,尚未影响到眼球后部的关键结构——黄斑和视乳头,因此视力没有受到影响,可以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

跟家属商量,意见是“我们多方寻医,她已经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还是直接告诉她吧。”显然,告知当时她有些发懵,就那么直直地望着我,对所有的交代和嘱咐一一点头,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我知道她当时一点儿也没听进去,说实话,其实也没指望她听进去,候诊病人很多,交代和嘱咐只是为了完成对病人和家属的告知。如今想来,当时委实是有些残忍了。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右眼装上的义眼很逼真,行外人几乎看不出有何异样,左眼肿瘤切除得很彻底,手术后规律随访一直到去年的夏天,视力达到0.8,眼部全无复发迹象,全身体检也未见有肿瘤转移。每次来诊,她都是恬静的笑着,在旁边静静地等。轮到她了,她第一句话就是“魏主任,我看得很清楚,视力好着呢,肯定没有问题”。事情似乎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天不遂人愿。今年初她来复诊了,从她面色的苍白,形容的憔悴,我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一如预期的,此次,便是永别……

雾霾重锁京城,微凉的秋意里,收到患者离世的消息,怅怅然呆立了很久,遗憾、惋惜的情愫里始终有一股浓浓的温情,流淌洋溢。

随噩耗而来的,还有她的在当地的病历记录,“临走时她让我一定要告诉您这个消息。”专门来医院的家属哽咽道:“她说,这样,她这个病历就完整了,她还交代我务必将这些记录交给您”。病历里,从首次发现症状开始,记录了所有的求医过程、客观检查和主观感受,包括医生的诊断、交代,辅助检查,检查的结果,眼前黑影的形状、范围的变化,手术过程中的体验,术后恢复过程,最后肿瘤转移后的治疗等等。

想到这个患者,耳边总忘不了她曾经说过的话:“魏主任,感谢您给了我五年的光明,在这期间,我是健康、幸福、充满希望的。希望我这个完整的病历和就医的整个历程,对您的科研、对以后的病人也许会有所帮助”。

每当我看着不同患者的病历,总会不自觉地想到那个患者。总会想,每一份病历,都是有生命的,记录着不同患者人生历程中一个点或一个阶段,或痛或苦或“循证”的生命承受。我因此而更用心地书写和珍重每一份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