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科研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国际合作 >> 正文

国际合作

2005北京国际鼻颅底外科论坛隆重举行

浏览次数:
字号:
+-14

3月25日至28日,2005北京国际鼻颅底外科论坛隆重举行。这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本年度首次盛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共同承办。大会主席、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致开幕词并就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作了精辟论述。

此次会议涉及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等多门学科,各界专家对前、中及侧颅底疾病展开广泛激烈的探讨,使各专业学者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有一明确了解。

前中颅底肿瘤是多学科交界性疾病,许久以来单一学科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香港的韦霖教授、日本的Kenji Ohata教授以及天坛医院的郭京教授等介绍了如何对这一难题采用多学科合作治疗。如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进路及术后颅底缺损的组织重建修补,有利于彻底切除颅底沟通性肿瘤,或单一手术路径难以切净的病变。钛网及粘膜筋膜组织瓣的应用,也避免了脑脊液鼻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可能。Kenji Ohata教授就如何处理鞍旁病变提出2种经典术式,当病变<2cm可采用经眶入路;>2cm采用经岩部入路,既彻底切除病变又保护视交叉。新加坡的萧任吉教授在术中应用影像导航技术,既明确了病变范围又助于术中保护重要组织,为术者保驾护航。大家一致认为,在前中颅底,尤其是国内的许庚教授提出的5个鼻内镜处理颅底病变的入路,即额窦后壁入前颅底、筛顶入前颅窝、蝶窦至蝶鞍入中颅窝、蝶窦侧壁入岩尖、上颌窦至翼腭窝入侧颅底,为鼻内镜颅底手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今后更广泛的手术开展。

在侧颅底手术中,上海的周梁教授总结了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刘庆良教授介绍了侧颅底手术入路在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手术的应用解剖,为术者选择术式提供基础保证。吴皓教授及邱建华教授总结多年侧颅底手术经验,认为术前早期ABR及MRI的早期诊断和术中耳内镜、面神经纪听神经监测均确保了侧颅底的良好手术效果。

同时,与会学者在疾病命名、入路及治疗预测等方面的分类上存在争议,各专业对同一疾病或术式说法各一。韩德民教授提出,有必要将颅底交叉学科的疾病分类统一化,找出共同点,便于合作;减少差异性,明确各自优势,便于取长补短,最终目的是利于患者的治疗。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张俊廷教授强调,颅底疾病在神外、耳鼻喉、口腔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和争鸣中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希望这种交流性国际会议再多一些,为这一领域的进步和患者的权益作出更多的贡献。

图为会议现场韩院长与其他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