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我院对口支援内蒙古赴阿拉善医疗队首战告捷(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06-08-23
字号:
+-14

我院对口支援内蒙古赴阿拉善医疗队首战告捷

内蒙古残联8月21日消息:截至发稿为止,由北京市同仁医院组成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北京对口支援内蒙古赴阿拉善医疗队已为13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在第二期医疗队赶赴阿拉善以前,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由北京市卫生局邓小虹副局长、北京市残联侯淑芬副理事长和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组成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医疗队前期考察团,一行5人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

内蒙古残联康复部主任滑力群同志专程前往陪同考察。阿拉善盟行署巴图朝鲁副盟长、喇军副盟长、刘志强副秘书长、盟残联、卫生局和盟中心医院等领导分别接待和陪同考察。考察团一行考察了盟中心医院眼科,听取盟残联、卫生局和医院的情况汇报。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端,与蒙古国有边境线735公里,分别与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有196万蒙、回、藏等16个民族。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0万。是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盟,干旱少雨,沙漠戈壁,紫外线照射强烈,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盟医院眼科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不具备实施白内障手术条件,全盟共筛查出白内障患者330余人,其中绝大多为贫困残疾人,无能力承担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饱受黑暗的煎熬。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阿拉善盟行署十分忧虑,恳请北京市人民政府予以援助。

考察团一行分别考察了右旗和额旗,对当地交通、居住、生活和残疾人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了确保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并为医院留下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为医院购买了眼科显微镜,为盟残联捐资用于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费用。

8月18日,也就是北京市卫生局和残联领导考察后的第三天, 由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组成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北京对口支援内蒙古赴阿拉善医疗队一行6人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带着北京市人民对内蒙古草原农牧民深情厚谊,从北京经银川抵达内蒙古阿拉善盟,他们不顾旅途的疲劳,安装、调试手术显微镜、仪器和设备。

19日一早,对前来就诊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检查,在盟中心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下,接诊患者340余人次,初步确诊手术患者186名,专家们每天都忙碌到晚上8点多钟。

20日,对内蒙古阿拉善贫困白内障患者无疑是个大喜的日子,他们翘首企盼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手术正式开始,2台手术显微镜和3台手术床一字排开,焦急等待的患者被一个个送进了手术室。整个手术室的气氛紧张而有序,动静结合,专家和护士配合密切,不到10分钟第一台手术已圆满完成,他们熟练手术技巧和高超的技艺让人佩服。北京同仁医院是我国眼科界的权威,与世界发达国家眼科并驾齐驱,深受国际同行的赞誉。

阿拉善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地方,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20万人口居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就留下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清、汉起就设郡、县,1697-1753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解放前先后直属清政府理藩院和蒙藏委员会管辖。解放后,曾先后归宁夏、内蒙古、甘肃,1979年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秀美的贺兰山神韵、壮观的胡杨秋色、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悠远的丝绸文明。唐代诗人王维曾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悠美的篇章。这里的人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有被誉为“中国秘密”的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干燥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使眼疾患者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因无钱看病只能在黑暗中苦苦煎熬,是这里贫困农牧民挥之不去的阴霾。

3年前,盟残联多次向自治区残联提出组派医疗队的要求,辽阔的面积,相对数量的人口数,人均面积1.35平方公里,高昂的行政成本、不便的交通使每例手术难度极大。这次手术虽然在人工晶体的型号上我们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仍无法满足个别需求。当我们联系厂家空运到此,手术已进行得差不多了。3个旗相距500公里以上,农牧民从家到手术点是相当的遥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今天,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上门做手术,分文不收,管吃管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关心与爱护,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老百姓异口同声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

图为我院专家正在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

来源:内蒙古残联/滑力群

200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