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医改惠民,我们当仁不让
作者:眼科 乔春燕
谁是医生的老师,是病人。谁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病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病人。近十年来,私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遍地开花,希望依靠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病人就医。但是我们的病人,依然倾心于公立医疗系统,也许我们的环境不够好,也许我们给病人的时间不够多,也许我们的挂号很不易,但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依然深深吸引了我们的患者。
在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改启动和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院的各级部门和个人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爆发了强大的活力,使得医改直指要害。医院的各级部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并搭乘互联网和手机发展的大潮,在很多方面追平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有时候医生也是病人
眼科有个同事左肾有个“家传”的肾囊肿。在2012年和2018年做过2次检查。他说: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在2018年当个病人要比2012年幸福多了。首先,可以使用京医通APP手机约号,再也不用一早挂号了,而且想要主治号就约主治号,想要主任号就约主任号,日期和上下午自己安排,一览无余。然后是CT检查,咱们放射科现在都是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再说费用,没想到这么便宜,一个腹部增强CT,2012年是1300多,现在才897元。很怀疑这样CT室还能盈利么?这位同事早上8点看病,10点就检查回来了,因此兴奋的滔滔不绝:“早知道就不请一天假了,我下午继续上班吧”“我跟你说,交费别去收费处,自助缴费机微信扫码1分钟就交好了,而且还是医保实时分解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在医院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在逐渐解决,层层深入。特别是疑难病,在这个领域,顶级公立医院责无旁贷。
看病真的很难么
2018年8月17日早晨7点40分,眼科门诊微循环改造v2.0正在紧张的试运行,为了让患者体验更好的就诊体验,医院门诊部、信息中心、总务处和眼科门诊办公室已经连续3周进行设计、协调、布局工作,加班是常态。
这时有个外地病人拿着外院的眼科病历急匆匆来到三楼一区候诊大厅。“大夫你看我们这是个眼内肿瘤病人,怀疑是恶性的,在地方医院医生说必须要找魏文斌教授才能处理,别的地方都看不了这个病。我早上刚到这里,您能不能帮我查查魏文斌教授哪天上班?求求您了。”
像魏院长这样的知名教授出诊时间常年固定周二、周四门诊,根本不用查询。但是考虑到病人的焦急心态和恶性肿瘤的时效性。我们推荐他去找三区5诊室的团队医生黄大夫“试试”能不能加个号。因为就算是当天的门诊号,一般也是在早上7:03分前全部“秒杀”的,所以加号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加号的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病人家属决定去试试运气。
感慨之余,各位工作人员又投入到微循环改造的紧张工作之中,各种指示牌是否清晰、患者休息区椅子摆放是或合理,叫号系统声音够不够大,诸如此类的反复。
上午10点半,微循环改造v2.0经过压力测试顺利完成了,我们在三层楼道巡视时又见到了这个病人。“真是谢谢你们,黄大夫看了我的病历,立马给我加了号,开了检查并预约了魏教授的号。这样我周二见到魏教授就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处置了。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对于肿瘤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啊!”
专家团队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复杂疾病的就诊并不是挂号、就诊、治疗这么简单。很多病历需要至少要经历挂号、就诊、检查、进步一检查、治疗、复查的过程,而知名专家除了门诊还有手术、科研、会议、教学等多项医疗事物。因此看病和复诊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专家团队的出现,填补了这些空白,团队的专家都是熟知这些专家诊疗风格的“预备专家”,因此在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方面完全可以代替专家进行相应工作,给病人就诊提供了很多便利。
拥堵的诊室门口
10年前、20年前、30年前,病人都是先来同仁医院再想办法挂号。“当年红卫兵都没有解决在挂号大厅半夜打地铺的难题”80多岁的老专家回忆道。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展,很多病人如果没有号,可能就不会考虑从外地来北京了,这样同仁医院也损失了大量的优质病源。
初诊病人还可以去别的医院就诊,但是术后复查的病人还能去找谁?所以若干年前,专家门诊从早上7点开始,门口总是默契的排成2队,一队是今天挂号的病人,另一对是等着加号的复查病人。有号的病人情绪相对稳定,上午5号和上午15号病人只不过是看病早晚的差别,但是加号的病人还要面临来晚了加不上号,就算加上号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对此,医院和眼科科室对复诊预约规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求医生务必对复诊病人进行提前预约。而且对每位专家的号源都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比如10个正号,10个转诊号,10个复诊预约号,而且可以根据专家的实际需要进行微调。这些举措明显降低了复诊病人的焦虑情绪,也不需要早早来抢号,极大的便利了患者的就诊。当患者手里有号,不再需要清晨一早“扎堆”堵诊室后,就诊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
药改的实惠真真切切
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眼科的自费药品大量的药品充实到了医保序列之中,并且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价,真正让老百姓获得了实惠,特别是康博西普注射液等高价药进入医保解决了很多患者的后顾之忧。因其单针6000元的价格劝退了很多老年患者,更别说实际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3针或者更多,如果是双眼注射,那价格无法想象。现在此药将至5550元,而且可以医保报销。作为一个眼科医生,我和这些患者都对当红电影《我不是药神》产生了剧烈共鸣,感谢祖国的强大!
除此之外,溴芬酸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眼用凝胶等常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用药负担。
在2年前,急诊药房还以精简为主,药品都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组合,但是不一定最适合所有病人,比如就诊的是一个3岁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需要开具埃美丁滴眼液一天3次联合研立双滴眼液一天2次才能控制病情。而一天5次眼药频率对一个3岁的孩子和家长的困扰可想而知。门诊药房的帕坦洛滴眼液只需要一天2次就能跟上述两种眼药达到同样效果,而且不需要带到幼儿园请老师帮忙点药。如此此类药物并不符合急诊药房精简的属性,家长只能第二天一早再来取药。2年后的今天我们做到了埃美丁、研立双和帕坦洛因病人的不同需求共存于急诊药房。甚至在春节过敏季节,药房还会提前大量备药,防止脱销。
信息时代的变革
若干年前,眼科方便门诊总有几个青光眼老大爷,每隔半个月就会来开眼药,那时他们总是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塑料纸片,把自己用的药写的清清楚楚,然后挨个核对。“大爷,您不用写出来,您的药我都能记住了!”“那不行,万一少开一样我还得跑回来补”。10年后的今天,当大爷再来开药时,确是带着自信的微笑:“大夫,开上个月的药,我知道你们系统里有记录,你们一复制就行了,错不了!”“我现在固定都是每周五下午来开药,挂号、交费、取药一共用不了10分钟”
回顾多年来医改的进程,为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使人民群众获益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医院各级部门和医生都在不断努力。我们会在未来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尝试新的医疗服务体制新模式,积极顺应各项医改惠民举措,担当好群众信赖的健康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