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bnews
好医生——我的梦想 报告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1986年,我幸运地来到了北京同仁医院,又幸运地被分到眼科。同仁的眼科在我心中是神圣的地方,是眼病患者的“圣殿”,眼科专家的摇篮。那时候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来到同仁的第五年,我们的老院长张晓楼教授去世了。张晓楼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眼科医学泰斗、优秀共产党员,是我心中的楷模,他曾经为了研究防治沙眼,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自己眼睛上接种病原体做试验。他生前留下遗嘱,身后把角膜捐献给刚刚建立的同仁眼库。医院安排我为老院长取角膜。我向先生的遗体三鞠躬,满怀虔敬地取下他的角膜,帮助他实现最后的夙愿。这双角膜使两位年轻的盲人重见光明。这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以忘怀。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自己的学识为眼病患者守住光明!
优秀的同仁文化,是培育青年医生成长的沃土。我最初的学习,几乎是老师们手把手教的。
每天坐在诊室开始工作时,总有护士给我送来一杯水,中午吃不上饭会送块巧克力或酸奶,让我能保持精力完成门诊,同事们的关怀极其温暖。
这样的集体、这样的氛围,让我深深地感动;也是激励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强大动力!
眼底病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大,每一次眼底手术都是对术者技术和心理的一次挑战。那些陈旧的病变,有时要进行多次修复,但由于视网膜神经结构的特殊性,无论我怎么努力,手术多么完美,患者却很难达到0.3以上的视力。看着被自己精心整复一新的眼底,却没能出现我所希望的视力时,我开始怀疑,医生的努力有意义吗?难道倾注多年心血追逐的光明之梦,仅仅是患者眼前摇晃的手指吗?直到一次门诊,我给一位患者检查后告诉他:“你的眼底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但0.03的视力只能这样。”0.03,意味着他只能贴在放大镜上才能看清东西。可是那位患者却突然激动起来,连声说:“谢谢大夫!谢谢大夫!您知道,这0.03的视力对我有多重要。有了它,所有的事我都能干呢!”这一瞬间,我忽然明白,原来0.03对黑暗来说就是全部的光亮,守住病人最后的光明,对医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柏拉图说,“医师应该亲身体验所有的疾病!”以前并不理解,但当我因为意外骨折,成为了一名患者,真正感受到患者的心情和需求,才更懂得如何去做一名好的医生。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生活贫困,大学期间曾得到朋友的资助,并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当我看到来自农村、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带着借来的钱,千里迢迢找到同仁医院、找到我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时候,来找我的病人,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边写着我的名字。那纸条已被多次展开又攥紧,并沾上了汗渍。纸条上寄托着病人的全部希望,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能让他们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20多年寒来暑往,梦想与信念始终如一。我要感谢我的病人,病人就是我的教材,病人就是我的老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技术。只要有患者,为他们服务,我就觉得生活充满着幸福。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源自我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虽然我干的很苦但我很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