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活动在我院举办
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当天,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北京市卫生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承办的“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我院报告厅举行。出席活动的领导为在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代表颁发了证书。
会上,韩德民院长首先对多年来支持听力康复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了感谢。他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全社会的热烈响应下,更多听力障碍患儿重新享受了有声世界的精彩。我国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任务十分艰巨。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最终使患儿聋而不哑,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我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戚以胜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首先在中国开展了新生儿、婴幼儿听觉特性的探索性研究,并于90年代开始儿童听力筛查工作。这一工作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将我院作为儿童听力诊断定点医疗机构之一。我们将继续为听障患儿的康复工作努力,大力宣传、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关注、支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
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吕璠处长表示,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2010年全市儿童听力筛查覆盖率达到91.99%,已有1614名听力损失儿童通过筛查及时得到诊断。2009年1月1日,我市开始实施《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为年龄不满7周岁的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和配发助听器,提供康复培训费用补助。呼吁全社会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为了家庭的幸福安康,为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最大的贡献。
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卫生处曹彬处长肯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卫生行政部门和专家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对听障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使他们能够全面融入主流社会。2009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并提出工作目标。卫生部制定了相关法规性工作,为新生儿疾病的筛查提供了政策、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使更多的患儿融入回归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并将进一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
活动现场,经过听力筛查确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及人工听觉技术听障康复患儿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11岁的子杰在2001年接受了人工耳蜗手术,正在读五年级的他用流利的英语为大家带来了生动故事演讲,他还满腔热情地为大家朗诵了《满江红》,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送给了耳鼻喉头颈外科耳科首席专家龚树生主任;自幼失聪,双耳使用助听器的15岁女孩天娇柔美的舞蹈《扇舞丹青》为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立志做一名舞蹈家的她还曾参加过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及闭幕式表演;由五位小朋友集体表演的诗朗诵《让我们聆听生命》配合默契,吐字清晰,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8岁;11岁人工耳蜗术后小朋友热情洋溢的拉丁舞颇有专业水准;5岁的小格言伶牙俐齿,不仅讲了《狼和小羊》的故事,还表演了绕口令《有位爷爷他姓顾》;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员工代表医护人员表演了歌伴舞《亲亲我的宝贝》。每一位表演者都得到了领导赠送的小礼物。
活动期间,龚树生主任为大家带来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与人工听觉技术》科普讲座。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概况;回顾了自2000年以来历次爱耳日主题;介绍了人工听觉技术常规助听器、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中耳植入系统、人工耳蜗的发展;到2015年的规划目标等内容,最终目标是人人享有听力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