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团队亮相世界级人工耳蜗大会
2018年6月27-29日,人工耳蜗行业最大的学术盛会——国际人工耳蜗及其他听觉植入大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自1987年在德国迪伦首次召开以来,今年已是第15届会议。本次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余人参会,其中,中国人工耳蜗手术专家约38人参加了会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人工耳蜗中心李永新、刘博、赵守琴、郑军教授带领耳科医生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期间,大会主席Van der Heyning教授邀请李永新教授前往其所在的Universitair Ziekenhuis Antwerpen(UZA)医院进行一台高难度人工耳蜗手术演示。患者为18岁男性,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左耳自幼佩戴助听器。现听力学检查提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内耳畸形,耳蜗底周与内听道之间无间隔,诊断为IP3畸形 (X-linked deafness),需要进行IP3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然而,UZA大学医院此前从未开展类似手术。该手术难度极大,植入过程中电极极易进入内听道而非进入耳蜗,术中脑脊液涌出较为汹涌,对术者的手术技巧要求极高,需要术前对耳蜗进行测量确定电极植入深度和角度,术中填塞耳蜗开窗处防止术后脑脊液耳漏、脑膜炎等并发症。
不同于UZA大学医院通常采用的常规大切口,李永新教授采用微创技术,应用自主研发的皮瓣保护器,手术伤口仅3cm,经圆窗入路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手术过程顺利,术中CT提示电极放置位置位于耳蜗内,术中监测显示EABR、NRT反应良好,术后无并发症。这是在人工耳蜗领域,开创了国内学者于欧洲医院手术的先河。
同时,北京协和医院、现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委高志强教授和李永新教授受Van der Heyning主席邀请共同参加大会晚宴,与各国人工耳蜗专家进行了经验交流及分享。
随后,会议邀请了各国专家就内耳畸形的临床决策做了深度探讨,李永新教授与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的Eric Wilkinson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的Thomas Roland教授及德国弗莱堡大学的Antje Aschendorff教授在主持人土耳其教授Levent Sennaroglu带领下,就疑难内耳畸形的处理进行了圆桌讨论及经验分享。同时,李永新教授作为主持人参与了特殊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讨论,并在大会期间与各国参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此次大会上有10余名中国专家受邀作学术报告,其中,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团队3位医生进行了发言。李永新教授就疑难内耳畸形的处理进行了分享,提出了对于不同内耳畸形的术前诊断十分重要,向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医生分享多年积累的关于耳蜗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经验和见解;刘博教授作了关于“双模式汉语普通话患者的音乐感知和音调识别效果与影响因素”的发言,提出针对汉语普通话这种声调语言,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双模式相比于单纯人工耳蜗植入在声调识别和音乐感知方面更有优势;青年医师崔丹默作了“不完全分隔(IP-III)耳蜗畸形的手术和术后效果”的报告,分享了针对此类特殊内耳畸形的术前评估策略、手术入路及技巧及术后电极位置评估和术后效果的分析。
随后,李永新教授与大会主席Van der Heyning、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Wolf-Dieter Baumgartner教授、美国Hinrich Staecker教授、波兰Piotr Skarzynski教授作为授课教师共同进行HEARRING早课教育,参与耳蜗电刺激的讨论。李永新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共同腔人工耳蜗植入定制电极,电极贴壁最大限度对共同腔畸形残存细胞进行电刺激,同时介绍了汉语普通话独特的声调特征和耳蜗电刺激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耳科学专家首次受邀作为授课教师参与人工耳蜗早课教育活动。
此次大会,我国众多学者分享了人工耳蜗的治疗经验,参与了疑难病例手术演示,从以前单纯带耳朵去听去学,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学术报告,谈我们的研究,这是我国人工耳蜗工作走向国际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