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榜样 | 信仰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1-22
字号:
+-14


把职业当成谋生手段,最多只能做到称职;而把职业当成信仰,往往可以做到出类拔萃。

在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拥有一个信仰,为灵魂安个家。

医者,之所以坚韧笃行,成就大医精诚,是因为有了崇高的信仰。

本期榜样推出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主任医师唐炘






“必须把病人找回来”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32.jpg

国庆长假,眼科大夫段晓明开启休假模式,一家老小正在享受节日大餐,手机忽然响了,她瞟了一眼来显,赶紧放下手中的皮皮虾,接起电话。

“咱们节前看过的一个病人你还记得吗?眼压高得测不出来,双眼视力半年内下降特别快,可能是全身病来的,病因还不明确,我当时给他开了检查,让他查完了回来找我……”

电话那边急火火的,是唐炘主任。

“这个……”拿着手机,段晓明的思绪从假期的欢乐气氛中迅速跳脱出来,一边听着唐主任的描述,一边在脑海里迅速搜索着这个“重点”病人。唐主任接着说:

“也不知道他做没做检查呀,他那么点视力,这假期一耽搁,又得下降不少!为什么一直没来找我呀?节后你必须帮我把这个患者找到……”

天呐,名字不记得了,想找到这个曾在门诊看过病的人,这不是大海捞针么?虽然这么想,但是段晓明的大脑仍然高速运转,继续着搜索任务。

最终,这个让唐炘主任在假期还惦记的病人从成百上千的青光眼患者中闪现出来。

他四十多岁,在媳妇和老丈人搀扶下走进诊室,双眼视力在半年内急转直下,眼压高到测不出来,视网膜脱落……段晓明觉得特别疑难,便转给唐炘主任。经进一步检查和分析,唐主任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青光眼,需要做一些血清学检查以及风湿免疫方面的会诊。可谁知检查单开完,病人却没有再出现。

一通长长的电话打完,再回到桌上,除了刚刚夹起又放下的皮皮虾,桌上的美味已经被吃掉大半,儿子在一旁撇撇嘴,“妈妈好不容易休息,又忙工作。”


超级绿色通道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40.jpg


假期结束,刚一上班,唐主任就再次提醒下级大夫,

“一定找到,这个患者特别重,又那么年轻,还是双眼发病。他再来可能看不见了。”

其实,即使在休假也惦记着患者,是唐炘的生活常态。因为青光眼患者术后要密切关注随访,不论寒暑年节,病情变化就是上班的集结号。而这次惦记的这位病情复杂,一想到他可能因为持续高眼压得不到控制而丧失掉最后一点视力,唐主任就如坐针毡。

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没回老家,在门诊转悠的时候,正好被段大夫偶遇。

有意思的是,他竟然什么检查都没做。当时口头嘱咐了那么多,再翻翻病历本,唐主任整整齐齐写的非常清楚,检查单也都开好了,“为什么没去做检查?”

“这些好像不是看眼睛的检查……”

或者是因为没听明白,或许是这些检查费用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无力承受。为了不让这个患者再“走丢”,段大夫直接把他带到了唐主任面前。这一检查,唐主任更着急了,病情在恶化!从此,这位患者便开启了眼科的超级绿色通道。

虽然不是住院病人,但唐主任天天早晨查房时都会问起他的病情,需要做的检查和治疗,都会一一叮嘱。由于患者的眼底存在大面积的脉络膜和视网膜脱离,唐主任亲自找到眼底组的张风主任,请她为患者会诊。术前的散瞳、打激光、眼底照相和造影等等步骤,都由段大夫带着,生怕病人辗转又耽误了病情。

检查结果出来,病人果然有全身性感染疾病,需要先去传染病专科医院做抗病毒治疗。

“我能看见你了”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43.jpg

本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结果临走时,唐炘又嘱咐了一句,“把病人电话留下”。

就这样,病人抗病毒治疗结束后,回到同仁无缝衔接,急诊接受了一个大手术——唐炘张风联合,为患者做了小梁切除+前房成形+板层巩膜切除+巩膜开窗,手术持续了4个小时,两位大咖使出浑身解数挽救患者剩下的一点视力。

“见了眼压高的病人不能放走,这是从老一辈同仁那传下来的。必须处理,不处理他短时间就失明了。他这么一个农村家庭,家里主要的劳动力生病,不光断了整个家的经济来源,还成为一个家庭的负担。”唐炘道出了她一直惦记着患者的原因。

40,25,22,17……术后三周,高到测不出的眼压逐渐下降,患者视力在一点点改善,术前只能看清眼前有手在动,术后能分清楚有几根手指了,这说明手术不光保住了视力,还有提升!

刚刚缓口气,唐主任说,“这么看治疗是有效的,咱们还得赶紧帮他治疗另外一只眼。”于是很快,患者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元旦前,患者来复查,他高兴的对唐主任说:“我能看见你了!”此时他双眼视力已经恢复到0.05,走路虽然缓慢但已经不需要搀扶,还可以自己做饭,家里关张了半年的早点摊可以重新开张,这一家人又有了生活来源。

“别人急,我不能急”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47.jpg



就诊等待的时间总是十分漫长,小王愿意在这段时间里跟其他病友聊聊天。他得恶性青光眼已经15年,在同仁就诊13年,经历2次手术、数不清的治疗和复查,无论是对看病流程还是疾病本身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愿意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其他人,“能帮助别人是最幸福的事情。” 碰到在门诊没挂上号,抱怨专家为什么只有5个号的患者,小王甚至会主动上去解释,“你看到的5个那是初诊号,还有很多复诊的,一天几十甚至上百!我跟你说,病人太多了,无论体力还是精神,要咱们根本受不了!”

“以前我可不是这样,爱生气,几句话不对付就能和别人吵起来。现在我可不这样了,遇事就劝自己,别人也有别人的难处,忍一会就过去了,这都是唐主任这些年潜移默化给我的影响。从我99年车祸,开颅手术,眼睛手术,后来肾结石,医院我都转遍了,唐主任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大夫,没有之一。”

急躁、较真、爱生气——这是眼科医生熟知的“青光眼性格”。看病还医心,这样的神奇效果,只有到了唐炘的门诊才有体会。

隆冬,走进唐炘的诊室,便感受到融融的暖意。一天看八九十患者,很难想象在那么多人的包围下,她仍不急不躁,说话都十分温柔。遇到耳背的老人,她稍稍提高音量,采用轻声呼唤式:“老~先~~生~~~,往前来,下巴放在这……”检查完,需要读取就诊卡信息,“您的卡借我使使?”

青光眼患者需要经常复诊,所以他们的病例资料往往很厚。唐炘逐一耐心翻看,那些无论曾经失败还是成功的检查和治疗,都是她作出最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51.jpg

最花时间的,是沟通。

“你看,这次检查的数值有细微变化,我觉得问题不大,回去接着观察,半年再来复查,好吧?”检查结束后,唐主任对病人说。

“不是太大,是吧唐主任,您说这个数值变化不大,是不是没问题了。”病人反问。

“对,问题不大。”

“那您说,这个不管它,行不行?”

“半年再来看看。”

“细微变化半年再来看长不长?”反反复复五六遍,出了诊室过一会又进来,同样的问题再问一遍……这样类似的场景,在门诊十分常见。几番解释过后,一般人可能已经接近燃点,此刻唐主任仅眉头微皱,对待这样的患者,有的时候她反而更加耐心,递出去的病历本又拿回来,音调不会提高,语速也不会加快,细细再说一遍。当然也有小王这样在旁边等着的老病人都看不过去,帮着一起解释。

还有的病人别人都信不过,药怎么用,检查在哪做,助手交待可不行,一定要挤到唐主任边上,听主任再交待一遍才踏实。

“我都习惯了。别人急,我不能急。不好的情绪会对青光眼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领会了唐主任的苦心,又心疼她的辛苦,小王每次在听医嘱的时候,一定会弓下腰凑近听,“我得立起耳朵,仔仔细细记住唐主任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尽量让她少重复。”

艺高人胆大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55.jpg

2016年“唐炘青光眼知名专家团队”成立。分级转诊,意味着病情轻的患者被分流,最终到唐炘这就诊的患者都是疑难重症,比如已经经历过多次手术的青光眼,眼球疤痕累累;或是恶性青光眼,眼部同时并发多种复杂情况;或是真性小眼球,手术风险极大……对患者而言,让唐主任看一眼,是最后的希望;而对唐炘来说,许多治疗如履薄冰,充满挑战,然而一旦成功,那种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无与伦比,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所以,很多曾被宣告无望的眼睛,到了唐炘这,她都不会轻易放弃。病人揣着这份希望,心里更暖。

“提心吊胆,惊心动魄”是助手对唐主任手术的直观评价。手术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眼压平稳,但有的疑难重症在手术刀下,眼压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一会特高,一会特低,而且经常突发一些不可预料的状况,把助手的心都惊到嗓子眼,但艺高人胆大的唐炘总能化险为夷。

“以前我一天能做十七八个病人,现在的手术都很难,周一周二的手术日,从早上做到晚上七八点,最多也只能做十个。大多数病人都不单纯是青光眼手术,常常还需要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甚至涡静脉减压术等等。眼压高的病人太多了,都高!给谁做不给谁做?都得做!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虽然无奈,但是她从不推诿,就算是明天过年,就算在春节期间要持续关注着术后状态,她也不会因此放弃。相反,不管病人,放任“高眼压”,才是对灵魂的拷问,在她这是绝不会发生的。

手术有多难,病人是感知不到的。但他们对唐主任技术的理解则有其他方式,比如小王术后在当地复查时,大夫检查时惊奇的叫其他同事来参观:“快来看,他(眼里)的线还可以自动调节!”小王还给大夫们介绍了唐主任如何治疗前房浅,从大夫们的表情里,小王知道,他得到的治疗和效果都是“杠杠的”。

这次复查,小王又听到了最想听到的话,“没事,回去吧。” 一看到唐主任微笑着对他这么说,一切忐忑、长途奔波的辛苦霎时消弥于无形。

临走的时候,小王很想管唐主任叫声“姐”,因为在他心中,早把唐主任当成了在北京的亲人,犹豫了半天,没好意思说出口,最后把这次坐上火车就在心里反复修改咂摸,觉得更加配得上专家的话说给了唐主任:“您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温暖照亮我的一生。”

采访这天,唐炘上午半天的门诊出到下午两点,匆匆吃几口凉饭,接着去给几个高难度的患者打激光。而这天,是她最不忙的周五。“太累了,下辈子不做青光眼大夫了。”

接下来两个小时的采访里,她回忆起年轻时对专业的选择,青光眼治疗方式的更迭,给很多大夫都不敢碰的小眼球患者手术,还有最近发生的几个难治患者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的故事。“普通的手术做下来不算本事,别人做不了的你做下来了,别人认为做完了看不见,你做完了病人又有了视力,那太有成就感了。”

采访结束,窗外夜色如墨。“如果有下辈子,可能我还做青光眼大夫。”推翻了开场的话,唐炘笑了,接着解释说,“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药物、激光、手术等等,怎么能把这些方案完美的结合起来,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效果,这里边可有学问啦……青光眼患者会越来越好!”

医者的信仰让她的声音温暖有力,眼神中充满希望的光。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259.jpg

采访这天,唐炘上午半天的门诊出到下午两点,匆匆吃几口凉饭,接着去给几个高难度的患者打激光。而这天,是她最不忙的周五。“太累了,下辈子不做青光眼大夫了。”

接下来两个小时的采访里,她回忆起年轻时对专业的选择,青光眼治疗方式的更迭,给很多大夫都不敢碰的小眼球患者手术,还有最近发生的几个难治患者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的故事。“普通的手术做下来不算本事,别人做不了的你做下来了,别人认为做完了看不见,你做完了病人又有了视力,那太有成就感了。”

采访结束,窗外夜色如墨。“如果有下辈子,可能我还做青光眼大夫。”推翻了开场的话,唐炘笑了,接着解释说,“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药物、激光、手术等等,怎么能把这些方案完美的结合起来,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效果,这里边可有学问啦……青光眼患者会越来越好!”

医者的信仰让她的声音温暖有力,眼神中充满希望的光。

微信图片_20190122191304.jpg


微信图片_20190122192140.jpg唐炘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青光眼专家,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3年,擅长疑难青光眼诊治和复杂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眼激光学组副组长,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委员会委员。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多项临床研究负责人,主持课题获科研成果奖5项。主编《青光眼治疗学(第二版)》、《青光眼诊断图谱》,参与编写眼科专著10余部。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西区会诊中心;周五上午东区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