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第十三届同仁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召开
(本报讯 耳研所 张祎 王楠)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每年春季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举办的“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 于2016年5月27-30日继续在北京谱写新的华彩篇章。
今年的“第十三届研讨班”更是联合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共同主办了老年专场,与老年医学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围绕老年人群做好健康保健和医疗康复服务的理念;联合神经内科和医学心理科分析了内耳病与情绪、心理、睡眠等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的共患问题、躯体形式的情绪障碍问题、躯体疾病或治疗导致的情绪问题等等,分析了睡眠质量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因果作用特点与临床用药技巧等。
参加此次研讨班的学员代表200余名,分别来自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团队27名教授,包括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大学听力言语系的徐立教授、密西西比大学的周武教授、朱红教授与来自于国内工作于临床一线的听力眩晕疾病专业领域的著名专家共同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医学心理科、眼科、影像医学科、老年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和听力学等临床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多学科合作,规范化诊治”的主题,就内耳病临床诊疗中的进展与经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纵观本届研讨班的课程内容,是以内耳病相关知识与临床常见的疑难问题为出发点、以强调内耳病的规范化诊治为主题,以突出夯实基础为要素,参考往届学员对课程安排的调研意见和建议进行设置。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几大版块概念,强调夯实基础、回顾经典、关注老年人群;同时针对当今耳石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强调规范和引领、强调技能培训与相关研究并重;同时引导学员注意眩晕耳鸣等临床症状中身心疾病的共病现象以及与睡眠的关系,强调疾病与人的整体评估理念;最后,对当今国际上关于前庭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发展方向给予了重点介绍。
本届研讨班从听觉与前庭的基础理论篇开始,从前庭系统解剖生理、内耳影像解剖、听觉系统和人工耳蜗工作原理与声学模拟等方面切入;以和眩晕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密切相关的眼视觉运动功能、眼震检查与评价等临床实用技术为抓手,专家们以深入浅出的形象比喻为研讨班拉开了别致的理论授课序幕。最后一天的技能工作坊以基本技能培训结合新技术为亮点,结合病例讨论和经验分享,强化了理论与技能和实践的统一。学员们通过短短4天的学习与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体会,现场学术气氛轻松而热烈。
突发性聋、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是一组临床常见、而且很有代表性的经典内耳疾病,讲者们针对这些常见疾病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研究和进展,以规范化诊治解读为精髓,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临床诊疗中的突出问题,本届研讨班继续设立了耳石症专场,从基本原理、诊治规范、鉴别诊断的理论和前庭康复技术的应用,从技术到手法复位的实战指导与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清晰实用,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人也将面临一系列可预期,而又不可避免的生理、心理功能减退的问题。北京同仁医院秦明照教授介绍了老龄特征与机能变化的关系,王佳伟教授强调了临床工作中脑血管病性眩晕的识别与常见误区。此外,针对颈性眩晕、老年痴呆与听力下降、老年助听器选配等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专家们给予了专题讲座,提示在诊治老年相关内耳疾病时应综合考虑老龄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老年多重疾病与用药问题,并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功能的维持与康复,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抑郁焦虑状态已成为综合性医院患者的常见现象,由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李舜伟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姜荣环教授,分别就“焦虑抑郁的躯体化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和“眩晕耳鸣疾病与睡眠健康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临床识别的敏锐度、问诊技巧的多元化及综合用药的规范化等方面做了详细指导。刘博教授则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耳鸣眩晕患者群体的情绪与认知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进行讲述,指出日常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有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情绪心理问题,以清晰的临床思路为指引,以严格的诊断标准为依据,以规范的用药指导为原则,权衡利弊、综合判断,给予患者正确的解释与安抚,引导患者走出疾病与情绪循环的“怪圈”。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技术作为评价前庭神经通路的手段之一,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成为本届研讨班进展篇的主角。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系的周武和朱红教授研究团队专注于VEMP研究长达15年。两位专家从早期对小鼠、大鼠、猴等动物模型的研究到正常成人和前庭疾病患者的检测,分享了多年来在前庭系统基础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前庭系统的声激活特性和VEMP研究进展。作为临床科研工作者的专注、执着、耐心与信心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随后两位青年学者刘波和张青教授则从临床应用角度,介绍了VEMP的测试方法和信度研究等内容。
工作坊以注重技能实训为特色,一直深受学员欢迎。分组竞赛的形式更是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与讲者的互动,在教与学中领会知识点的内涵。今年的工作坊设有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和宽频鼓室图(WBT)的操作与应用三个部分。在授课教师讲解每项技术的原理与难点后,由学员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让学员对每项新技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由学员收集病例、进行汇报、组织讨论与点评的病例荟萃环节,则更加历练临床思维,充分体现内耳病诊疗中病史问诊、多学科综合评估、多种检查技术灵活应用的特点。
“同仁内耳病研讨班”自1962年由刘鋋教授创办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累积与文化传承中,始终秉承“学知识、长技能、重实效”的宗旨,始终坚持以实用性强和重点突出为特色的课程设计,是全面了解专业领域前沿、开展学术交流和分享临床经验的优质平台。本次研讨班的中青年讲者于刚(山东省立医院)、曾祥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青(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波(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都是往届同仁研讨班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者,他们勇于进取、发扬创新,如今已成为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学术骨干。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致力于内耳病研究的同道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为推进听力眩晕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而同心协力,共谱新篇。
更多
相关文章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派遣制太平间遗体转运保管员招聘公告
- 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考核拟录取名单公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基地202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简章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入营名单公示
- 韩德民
- 北京同仁医院顺利举办“中西医结合干眼症治疗学习班暨支楠学术思想研讨会”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医师招生简章
- 科室进修介绍
- 科室进修介绍
- 科室进修介绍
- 科室进修介绍
- 科室进修介绍
- 科室进修介绍
- 医心向党耀征程 同仁奋进谱新章
- 北京同仁医院研究型病房正式启用
- “大管家”和“急先锋”,她是双面英雄
- 战疫路上 党旗飘扬 | 把青春誓言写在战疫一线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医疗合作项目公告
- 2020老年健康宣传周 | 掌握人体平衡规律 争做老年“不倒翁”
- 常见致盲眼病防治的适宜技术/重要致盲致残眼病诊治的关键技术
更多
相关视频
-
【专题讲座】刘博教授[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 浏览量:65
-
【养生堂】听出来的幸福生活,耳聋 浏览量:68
-
【养生堂】健康“听”我的(2)韩德民 浏览量:0
-
【养生堂】健康“听”我的(1)韩德民 浏览量:4
-
《健康北京》高压之下眼受伤 浏览量: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