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1100
眼科知识简介
心 灵 的 窗 户
——眼睛的秘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自古以来人类都这样认为,为什么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了解眼睛的秘密。人类的眼睛是高级进化的结果,它的结构非常精细完美,人从外界获知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所以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眼病,早期治疗,使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第一章 眼 睛 的 构 造 一、精密的眼睛
大家常常将我们的眼球比作照相机,其实眼球更像一台加装了“防止手动失焦功能”的“立体摄像机”,可以捕捉动画,即使晃动头部也能够看东西。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过透明的角膜,再穿过扮演透镜功能的水晶体,聚焦到眼球相当于“胶片”的“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受到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到脑。 眼睛在明暗处均能视物,是因为两种结构使其具有了惊人的明暗灵敏度。第一,眼睛有相当于照相机光圈的瞳孔,光强时它就缩小,光暗时它就扩大,从而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调节灵敏度在16倍左右;第二,眼球的视网膜上存在两种感光视细胞:锥细胞及杆细胞。锥细胞主要分辨颜色,杆细胞主要分辨明暗。杆细胞中有一种被称作“视紫质”的感光分子,可以在感受到非常微弱的光后,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并将此信号传到细胞内,再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桥梁”分子,传到大脑的视中枢。这样使眼睛对光的灵敏度大约增强了100万倍,使信号的强度短时内放大了50万倍。
大家发现人在晃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看见物体,那是因为人耳深处的半规管可以感知人的运动动作,再通过小脑进行信息处理后,指挥眼球上的六条肌肉协调运动,使人们即使是晃动头部也能阅读。
当我们看别人的眼睛时,会发现它的颜色不同,那是因为水晶体前面的虹膜色泽不同,象我们黄种人大部分均为深棕色或棕色,而白种人有灰色、蓝色、绿色等多种色泽。虹膜中央有一个圆孔,可以扩大缩小的,它就是瞳孔,看上去是黑色的,其实瞳孔是透光的,原理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后面是暗箱,而眼睛内部视网膜的外面有一层色素膜,它将眼睛里面变的很暗,所以瞳孔外观上是黑色的。色素膜的外面是巩膜,呈磁白色,包裹着眼球,就是角膜周围的俗称“白眼球”的组织。眼球内部水晶体前面充满了房水,它是流动的,营养着周围的组织;水晶体后面由透明的象胶冻的玻璃体充填,它们维持着眼球的形状。
大家对眼球的结构有了一定的印象,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图一)。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面1/6为透明角膜,无血管;其余5/6为白色巩膜。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透明角膜是接受信息的前哨入口。中层即是色素膜:含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又是眼球的血库;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组成,其中睫状体分泌房水,供应组织营养调节眼压,通过悬韧带调节晶体的屈光度,已看清远近物;脉络膜血流量大营养视网膜外层,含有丰富的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即是视网膜,是一层透明如“蜻蜓的翅膀”的膜,其上的视轴的终点为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负责视物的主要地区,黄斑区鼻侧3mm有一结构称为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聚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口,亦是视网膜动静脉出入的地方。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前房前界为角膜,后界为虹膜和晶体;后房前界为虹膜,周边为睫状突,后为晶体前囊和悬韧带;玻璃体腔前界为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后界为视网膜、视神经。眼内容物有房水、晶体和玻璃体;前、后房充满流动的房水,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晶体如双凸透镜,是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也有一定的滤过紫外线功能;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支撑着眼球、视网膜。 二、眼球的形状及保护
我们的眼球有点像我们居住的地球,呈椭圆形,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24mm,垂直径平均23mm,水平径平均23.5mm,眼球居住在眼眶内,一般眼球前部突出于眼眶外12-14mm,易受到伤害,但前面有眼睑保护,周围有眼眶保护,眼球通过结膜、筋膜、眼肌、神经、血管及眶脂肪等固定在眼眶内,不仅运动灵活自如,而且不怕振动。
眼球前方有上眼睑、下眼睑及眼球前部表面的结膜保护,眼睑就像两扇门,它能迅速地眨动并且关闭,以免损伤眼球,眼睑的边缘为睑缘,生长着排列整齐的睫毛,阻挡沙尘、汗水等的侵害,并分泌油脂油润皮肤及睑缘。眼睑经常地眨动,眼泪均匀的分布在眼球表面,滋润着眼球并排除异物。眼睑分为五层(图二):第一层,皮肤层是全身皮肤最薄的部分;第二层:皮下组织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及少量脂肪,稍有积水就会出现明显水肿;第三层,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Müller氏肌,在神经支配下相互协调使眼睑睁开或闭合;第四层,纤维层由睑板及眶隔组成,睑板质硬如软骨,支撑着眼睑保持外观,其上的睑板腺分泌油脂,润滑睑缘增加密封作用,防止泪液外流;第五层,睑结膜层紧贴于睑板后面,是一层光滑半透明的薄膜,与穹窿结膜及球结膜相连。眼睑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受伤时大量出血,炎症易扩散。
眼眶就像一个漏斗(图三),尖像后使血管、神经通过,眼眶周围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组成,外侧壁较坚硬,其他三壁较薄弱,鼻窦炎症易累及眶内。眼球由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等组织悬浮在眼眶内,周围充满了脂肪,当眼球受震动时避免受到伤害。眼外肌共有六条,指挥眼球协调运动,分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4条直肌及上斜肌、下斜肌2条斜肌,如果它们的力量不协调,就会出现各种斜视。
眼眶外上方眶缘前后的泪腺窝内有成团的泪腺组织,(图四)许多排泄管开口于上穹窿结膜,并且上穹隆尚有副泪腺,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泪液,与结膜上的杯状细胞产生的分泌液一起,借助“眨眼动作”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结膜表面,润滑眼球防止干燥。泪液中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能冲刷结膜囊内的异物。泪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能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泪膜,提高角膜的光学功能。泪液对保护眼球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出现泪液减少,就会出现角膜结膜的干燥,影响角膜的透明,并容易出现各种病原菌的感染。泪液不断的更新,大部分通过眼睑鼻侧的泪小点,通过细细的上、下泪小管、泪总管,到达泪囊,再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所以当鼻腔炎症影响出口时,就会出现多泪症状。 三、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视觉的产生与照相机的原理基本一样,由于影物反射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光圈、透镜镜头将光线聚焦到暗箱中的胶片上,再经胶片的化学作用而成像,然后再冲洗出来就成美丽的照片了。眼睛能看见物体就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物体,其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通过透明的屈光组织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的屈光折射和睫状体悬韧带的调节作用,使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影像。然后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冲动经过视神经的传递到达大脑的视中枢。视神经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在大脑蝶鞍上方的视交叉将视网膜鼻侧的信号传递到对侧,所以视中枢的每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连,将双眼的影像相融合,形成“双眼单视”,于是就看见立体的外界物体。眼睛比照相机精密灵活,照相机为照清楚远近的物体,需要人为地调节焦距、光圈,而眼睛在神经的指挥下,通过动眼神经调节瞳孔大小,并与外展神经、滑车神经一起调节眼球的运动,经过睫状体上的悬韧带调节晶状体而调节焦距,使影像的焦点聚集在视网膜上,并能够追随运动的物体,形成立体的物体影像。虽然视网膜上的影像是倒立的,但由于我们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习惯,均认为物象是正的。视觉的产生如此复杂,传递过程信号经过多次的交换,所以每一部分的疾病均会产生不同的视野缺损,即可判断疾病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治疗。(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