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生命与医学】| 最好的结局是,陪你走完人生最后四个月
“生命需要医学,医学呵护生命”
生命与医学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这个“人”既是医生,也是患者,更是每一个人。我们的【生命与医学】栏目将用文字与您分享医学的温度、医者的情怀,共同感受蕴含在其中的生命的力量。
本期我们来看看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主任医师周健与你分享她在工作中的感悟——《生命尽头的故事》。
周健,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主任医师。从事老年病的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老年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治,在老年内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和抢救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生命尽头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医生周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工作中经历的故事:
86岁的李老很多年来每月会定期来到我们老年科门诊开药,除了就诊时的简单寒暄,没有更多的交集。老人有明显的学者气质,精神矍铄、乐观善谈、眼睛里透着不服输的神气。 8月底的一天,我忽然在病房看到了李老,和家属一起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瘦了一些,神情淡淡的不说话。李老被确诊为肺腺癌,有胸膜和肺内转移。与家属商议后,医生告诉了老人病情。李老开始表现得有些吃惊,但很快镇静下来,他着手改变自己的工作计划,抓紧整理回忆录,坦诚告知单位、学生、朋友们自己的病情。11月中,李老病情加重,想要再次住院。恶性肿瘤是我们老年科病房位列第一的死亡原因,在疾病终末期,治愈和疾病控制类医疗手段已无能为力,医院各个专业科室都不愿意收治。但患者此时又是最需要医疗护理以及关爱的时候,家属和患者那无助的焦虑和期盼的眼神,让人无法视而不见。11月末,李老第二次住院实行安宁疗护,这次他成为了我们医疗小组的病人。在缓解躯体症状的同时,我们开始关注李老的心理、家庭社会关系状况和灵性方面的需求,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次坐在李老的床旁,和他聊起与医疗无关的事。其实不能说是无关,我在尝试安宁疗护中叙事医学和尊严疗法的实践,李老看上去没有痛苦、焦虑的表情,眼神里仍透着不服输,肯定自己一生的成就的意义与价值,对自己的社会关系认识较满意且理性。入院后的评估结果不乐观,肺部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增大、增多,靶向药物无效,目前的治疗方向是停药,予免疫和营养支持。与李老女儿谈病情,女儿落泪,她对父亲感情很深也很依赖,对父亲的即将离世无法接受。作为至亲之人,父女俩在情感方面的交流较少。我提醒女儿是时候和父亲道谢、道爱、道歉、道别了,但女儿说她不知道如何表达,父亲在她心目中是个严肃、理性、坚强的像山一样的男人。她希望父亲能安详无痛苦地离世,同意临终时不做无谓的抢救。为了减轻老人对躯体痛苦的恐惧,我们尝试进行音乐治疗,李老女儿全程参与,吃惊于平生第一次听到父亲唱歌,老人还即兴唱了一首家乡小调,李老和女儿都很轻松愉快。女儿还全程录像,相信这会成为她珍贵的纪念。随后的的医疗小组讨论中,音乐治疗师建议可以通过音乐将父女间不能表达的情感释放出来。12中旬,李老呼吸困难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情绪的严重低落,拒绝音乐治疗,也不愿意见家人。我们调整治疗方案,努力让他的躯体症状减轻了一些,但情绪的低落和绝望一直都在。把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对患者有时间完成自己心愿和安排身后事的确有益,但随之而来的精神压力与折磨也强烈得多,这也是我们安宁疗护工作中要面对和着手解决的课题。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给予患者哪怕最微小的希望和最大的安慰。李老以前总是自诩自己握手很有力。于是在每天查房时我们和老人握手,要求他用力,不用担心握疼我们。老人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真的很用力,眼睛里又露出不服输的神采。对老人症状上的每一点的改善,我们总是大声肯定与赞扬。后来,经过和家属沟通详谈,认为老人现在的情况,家庭的环境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帮助。老人出院时,医生和护士给家属做了护理培训,并继续进行随访和指导。接下来的日子他不再提死了,情绪开始好转,愿意和家人朋友说笑,还说要到户外和单位转转,进食量增加,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心跳很快,有时糊涂会提到已故亲人,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一月中旬,李老第三次入院,精神很弱,但较安详。5天后,李老安详去世,家人已做好准备,负责医生继续通过微信为家属做哀伤辅导。又过了2天,家属来到病房,感谢老年科的医务人员在父亲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里,给予他的治疗、帮助和安慰,给予家属的理解、支持与指导,特别是最后回家的日子里,有医护人员做后盾,使老人和家人心里得到了宁静与安详。四个多月来围绕着李老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画上了句号,作为医生护士的我们,在执行安宁疗护的过程中,经历过担忧、眼泪、焦急、困惑,也体验了思考、感动、赞叹与满足。安宁疗护的目的是“生死两相安”,我想这其中除了患者与家属外,还有我们医者。
医学=人学+科学,正确的死亡观和安宁疗护的理念与技能,能帮助医务人员解决“欲救不能,欲舍不忍”的困境。在生命终末期的幽谷,医学科学已无法抵达,但医学的另一只手——医学人文仍可以继续牵着患者的手伴行到底。
文字: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