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儿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与康复服务
随着政府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广泛传播下,利用人工听觉技术改善耳聋的方法已经有较为完整的推广普及。人工听觉技术包括耳聋康复的一系列技术,如人工耳蜗、BAHA(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助听装置以及人工中耳手术等。而听觉的重建只是康复的基本环节,而从“听到”到“听清”再到“听懂”,需要经过长期有效的科学训练才可获得。人工听觉装置的实际使用和操作不当,认为“听到”即为“听懂”,将会带进“设备不管用”的误区。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教会患者如何利用人工听觉设备最大限度的提高听、说能力。康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医学的诊断与干预、康复的目标及方式等。听力补偿或重建之后,都应尽早进行医学康复,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计划,系统地进行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重建和完善听觉认知最终回归社会。对于儿童来说,“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更为重要。
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是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患儿需要在耳科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反复刺激及指导练习,使其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辨识声音、理解声音最终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需要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听力补偿或重建是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的前提,患儿处于最佳的聆听状态才可保障言语康复训练效果;在儿童听觉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听力师根据专业知识和患儿个体情况对听觉装置进行调整,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及保养听觉装置方法。康复教师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内容,结合家长反馈及患儿自身发育,强调在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个方面的全面康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有共同的生活环境,能够参与到聋儿康复的每一天,对言语康复训练有巨大帮助。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让患儿积极与父母交流,而不仅是言语刺激的对象。家长在交流中进行有效的鼓励也对康复训练予以积极作用。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听觉言语康复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应在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下,积极开展言语康复工作,实施听力残疾人的精准康复,推进听力障碍人群的康复救助,帮助其回归主流社会。
文章来源:耳研所 刘佳星
更多
相关文章
- 2020老年健康宣传周 | 掌握人体平衡规律 争做老年“不倒翁”
- 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 北京同仁医院健康宣教活动
- 耳鸣可能是疾病先兆
- 北京同仁医院听力学专家下基层
- 同仁医院成立知名专家团队 建立内部层级诊疗服务新模式
- 北京同仁医院听力学专家下基层
- 继鼻过敏科和耳科之后,本年度头颈外科的《喉癌及癌前病变微创诊疗体系的规范化研究》再度获批医管局扬帆计划项目
- 同仁文化基因 | 同仁不会忘记系列之重大事件篇
- 【养生堂】耳朵平衡才不晕,刘博
- 北京同仁医院开放眼耳科普通号工作的汇报
- 儿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与康复服务
- 1958年
- 张华
- 韩德民院士团队在北京同仁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骨桥植入手术
- 王硕
- 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 张祎
- 2014年全国爱耳日北京同仁医院
- 2017年爱耳日科普5:儿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与康复服务
- 2014国际眩晕论坛成功在京举办